丝绸早在秦代,就已经开始生产,自汉初南越

郑华国 https://m-mip.39.net/fk/mipso_5387140.html

汉武帝平南越后,合浦成为丝绸、陶瓷、珍珠、茶叶的产地,以及丝绸、陶瓷、珍珠、茶叶的集散地。《廉州府志》云:“武帝威德远播,薄海从风,外洋各国夷商,无不梯山航海,源源而来,现在辐辏肩摩、实为海疆第一繁庶之地。”说明早在两汉时期,合浦已是一个中外商业毕集,繁荣富庶的国际商港。商业繁荣带动食肆的发展合浦港在汉代已经成为官方商贸的正式港口。两汉时期,中原与岭南两地交往十分频繁,中原的蜀锦、丝绸、瓷器等经南流江水路大量涌入合浦,而合浦的珠玑、犀、象、农产品等也大量销往中原。

同时印度及东南亚商人也可以从合浦港登陆,朔南流江而上前往中原。中原商人也可在合浦采购丝绸,陶瓷等商品,然后远航东南亚等国。合浦郡当时主要是以商业为主,市场上除了以珍珠进行交换外,常见的用于交换的商品还有谷米、木材、铜器、铁器、漆器、竹器、陶瓷器、盐、茶、桂皮,家禽,以及各种水果、蔬菜等。赢利最多的商业,是贩卖盐、铁、酒、谷类、家畜、布帛、皮革、木料、丹漆、酱豉等。商业发展必然带动作为商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饮食业的发展。

作为“中外商业毕集”的繁荣都市,中原人的大量进入,海上商业贸易的发展,港口商贸集散地的出现,来自中原和海外及当地的商贾巨富、达官贵人和不同阶层的商客市民云集贸易商市,势必带动合浦古郡食肆的繁荣。当地农业与渔业的发达为饮食发展提供丰足的食物原料,手工业发展为食生产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茶种植技术和酿酒技术的提高,加上调味料的丰富,盐、糖、姜、辣椒、香料的大量使用等,表明当时食肆的发展如同商市一样兴旺。

海上贸易对食生活的影响合浦与东南亚各国和西方国家的海上交通和贸易来往,在汉代十分频繁。据史载,汉王朝使者,带着翻译和应募的商人,常常携带大批丝绸、黄金,从合浦港乘船下海远航,与越南、缅甸、印度、马来半岛、爪哇、印度尼西亚合浦已考明的古汉墓约座以上。在出土的大量舶来品中,有金、银、铜、玉、琉璃、玛瑙、水晶等雕成的各种饰物,皆是印度、中亚或西亚的古代舶来品。这证明合浦与亚、欧、非洲各国通商早在汉代就已经很频繁了。从史料看,合浦出发的海船,是“赍黄金、杂缯而往”,“入海市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

在汉代初年,合浦的丝绸、陶瓷、珍珠和茶叶生产就已相当发达,西汉时期大宗出口的丝绸、陶瓷、茶叶都产自合浦,少量来源于中原地区,从中也可以窥探合浦古郡居民饮食生活的大致状况。丝绸早在秦代,合浦先民就已经开始生产丝绸,自汉初南越王时期开始成为贡品。这些来源于合浦北部(福旺、寨圩等地)的天然树蚕丝绸和合浦中部(常乐、石康一带)的桑蚕丝绸有极佳的质量,黑色的荔枝绸和银白色的点梅纱两个品种为最著,成为当时出口和朝贡的珍品。当时常乐、石康一带农民几乎家家户户种桑养蚕、缫丝织布。合浦不但成为丝绸产地,也是丝绸的集散商市。陶瓷汉初的合浦,不但生产大量的彩陶和乌金釉陶,还生产大量的白瓷和青白瓷。这可以从合浦沿海地区出土的许多汉代陶瓷窑址群得到佐证。

从出土的陶瓷文物来鉴定,合浦汉代生产的陶瓷器数量是相当多,且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发现的陶瓷品相似,如荷兰万丹出土一些陶瓷片及器物、苏门答腊出土的夹砂陶与白瓷、西加里曼丹发现的青花瓷罐等都与合浦汉墓出土的在风格、造型、图案、彩绘、施釉等方面基本一致。珍珠合浦珍珠世称南珠,在秦统一以前已经开始采集了。到汉代,合浦采珠业已很兴盛。“合浦最早的居民中有一种‘客民’,列为‘四民’之首,过着与中原商贾一样‘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的富裕生活,靠的是‘以斗量珠’贸易致富”(《南珠春秋》)。而采珠、卖珠换得生存粮食与生活所需,正是“商贾去来,以珠贸米”的真实写照。

从某个角度讲,这种珍珠文化的内涵变化过程也是合浦珠民饮食文化内涵的演绎过程。茶叶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开辟使合浦茶叶出口量逐年增长。为了适应当时茶叶出口的需要,合浦茶叶生产应运而生,且蓬勃发展。合浦在汉代以前便开始茶叶生产和应用茶叶。当时古人把茶叶一作药用二作饮品,以之制饮可治瘴气。明代廉州知府邢正在《廉州佚事》一书云:“廉之北为瘴疠之地。土人多采茶叶、薏仁为饮,以除瘴疠之毒。

马援征交趾时驻军合浦,每日必以茶和生姜为饮。”说的是马援的军士在合浦因水土不服,每天要用薏仁和茶叶煮水饮用以除瘴疠。当时合浦北部和东部都是茶叶产区,当时的野生茶树满山遍野,加上种植的茶叶,汉初合浦的茶叶生产规模已经很大,到西汉时期茶叶的采植、加工、商贸已很盛。而民间的饮茶之风盛行堪比中原。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723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