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如今,在江苏农村这片创业创新的广阔天地,一大批新农人大有所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在全国新农民新业态创业创新大会召开之际,我苏网联合江苏新闻广播推出系列报道《金秋迎丰收点赞新农人》,一起聆听江苏新农人的创业创新故事。
我苏网讯苏州太湖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毓芳,凭着对丝绸的热爱,从一个“蚕丝作坊”起步,一步一个脚印,将公司经营成为“苏州蚕丝被行业第一股”。
心系桑蚕丝,织就“太湖雪”
年,胡毓芳中师毕业后,被分配到苏州小镇震泽,成了一名小学语文老师。然而她的目光却从未离开过家乡的产业——丝绸纺织。年,敢闯敢拼的胡毓芳辞去工作,凭借一张拉绵桌和4名女工,创办自己的公司,开始了“太湖雪”品牌丝绸的艰苦创业路。
“当时觉得家乡的蚕丝被非常好,环保绿色,但是一直没走出震泽,走出江南,我想着怎么把我们的家乡特产传播出去,当时主要是有这样的一个丝绸梦想。”创业之初,胡毓芳是老板也是工人、销售员、司机。凭借着苦干实干加巧干,开辟出一方天地。
创新解难题,领先全行业
传统蚕丝被虽然具有柔软舒适、保暖性好等优点,但时间一长,被子就会板结发硬、里面的内胆也会移位变形。为此,胡毓芳带领团队和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开展联合研究。胡毓芳告诉记者,“板结是因为丝胶遇到人的体温后粘起来了,而手工剥绵制成的绵兜丝不够长,加上拉被子时用力不匀,所以一块薄一块厚,容易移位。”
原因找到了,胡毓芳紧盯这一难题不断攻坚创新。在丝绸人的共同努力下,胡毓芳用机器抽丝替代手工剥绵,制成的绵片丝足够长,移位的问题迎刃而解。同时,通过在机器抽丝过程中进行脱胶,板结的问题也得到解决。克服了蚕丝被的“先天不足”,“太湖雪”品牌发展成为“苏州蚕丝被行业第一股”。
在胡毓芳看来,唯有创新,才能让蚕丝被行业持续发展。胡毓芳分享了自己成功的心得:“一是注重产品质量,真材实料,百分之百桑蚕丝。品牌的前期主要靠口碑来传播,慢慢发展。二是不断创新,产品的创新、模式的创新,比如百子被的真丝套件,我们把多子多福这样的百子文化融入进去,结婚的时候特别受欢迎。”
“公司+农户”,拓宽富民路
胡毓芳一步一个脚印,把苏州丝绸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向着心中“重振苏州丝绸”的理想进发。同时,胡毓芳还带动乡亲们致富,在震泽镇投资建立了蚕桑基地,请来当地赋闲在家的农村妇女加入养蚕,使一大批村民从中受益。她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把农业现代化用到种桑上,把工业化用到养蚕上,在蚕娘中间创新管理手段,提高产出效益。
震泽镇村民潘美玉告诉记者:“我以前在家里带带孩子,不干活,现在这里组织养养蚕,桑园里修修枝,收入一年两万多。在家一个人也没劲,现在大家一起干很开心。”
现如今,太湖雪蚕桑科技文化园堪称“蚕桑主题公园”。在蚕桑科技馆,可以了解太湖流域悠久的养蚕历史、制丝工艺、扎染刺绣以及丝品展示等;在桑园,可以采桑果、品桑茶、喝桑酒,享受生态农家乐。胡毓芳的事业版图越拓越广,但她始终不忘本心:“专注做丝绸,做蚕丝被,把丝绸、蚕丝被做到极致,最后跟大家达到共赢。”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孙昕我苏特稿编辑/孟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