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曾创造过封建社会时期科学文化的最高成就,其中,中国古代科技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实用性,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生产经验。而一些成熟的生产世代相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传统工艺。
年8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古代名画系列(捣练图)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含1金3银,从各个角度入手,完美再现了《捣练图》中的丝织品加工场景。
“捣练”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制衣工序之一。“练”是一种生丝制成的丝织品,织成时坚硬泛黄,须经沸煮、漂白、杵捣方可柔软洁白。《捣练图》从右至左,依次展现了唐代妇女捣练、缝制、熨烫等劳动场景。《捣练图》克长方形金币再现了画中的捣练场景,3枚60克圆形银币再现了画中的织线、熨烫等场景。
中国人民银行也曾发行过其他反映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工序的纪念币。以纺织业为例,已发行的有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金银铂纪念币(第3组)蚕丝金银铂纪念币、中国丝绸之路金银纪念币(第1组)缫丝图22克银币、中国丝绸之路金银纪念币(第3组)《捣练图》22克银币。这些纪念币较为完整地反映出中国古代纺织业从采桑养蚕、綶丝到捣练、缝制、熨烫的工艺工序。
造纸术与印刷术是古代中国的两大发明。中国人民银行曾发行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金银铂纪念币(第1组)造纸术15克银币、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金银纪念币(第3组)蔡伦22克银币、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金银纪念币(第4组)印刷术金银币及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金银纪念币(第5组)毕昇22克银币。这些纪念币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造纸业伐竹、蒸煮、抄造、干燥等一系列工艺工序和古代劳动人民从事印刷作业的场景。
铸铜术是也是中国古代传统工艺之一,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曾发行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金银铂纪念币(第1组)铸铜术金银铂纪念币、铜铸币15克银币和黄河文化金银纪念币(第2组)青铜铸艺、钱泉源长27克银币。这些纪念币既反映了中国古代铸铜工艺工序,又表现了青铜器制造、铜钱生产与应用的一系列场景。
中国古代陶瓷烧制技术复杂,艺术价值极高,曾远销海外,令世界各地的研究者、收藏家、鉴赏家为之倾倒。反映中国古代陶瓷业工艺工序场景的纪念币有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金银纪念币(第4组)瓷器金银币和黄河文化金银纪念币(第2组)陶瓷艺匠27克银币。
还有一枚纪念币反映了中国古代冶铸、制衣、农作物栽培等工艺,这便是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金银纪念币(第8组)宋应星22克银币。宋应星是明代著名科学家,其代表作《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上述纪念币通过对古代工艺工序场景的描绘,从侧面展现了古代中国的辉煌,使我们对中华文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