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中国传统刺绣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传承

白癜风手术 https://m-mip.39.net/nk/mipso_6756335.html

艺术,是对人的确证

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刺绣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论坛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四楼第五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主办,由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来自全国的刺绣及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学生80余人共同出席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分为五个发言议程,以及最后的圆桌讨论和总结环节。

论坛现场

李宏复研究员

论坛第一项议程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宏复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祝东力发表致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研究员孙淮滨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方李莉先后发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祝东力研究员致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祝东力研究员在致辞中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向大家表示了欢迎,并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他认为中国传统民间刺绣是千百年中国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是无数普普通通的绣娘和绣女们的文化创造,它反映了普通百姓的情感。民间刺绣在我国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除了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这四大名绣之外,我们还有各少数民族的刺绣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刺绣的伟大传统和谱系。在21世纪的中国,传统民间刺绣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与此同时也存在很多难得的机遇,中国民间刺绣如何在现代化的多元社会文化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继续承载和表达那些对于中国民众来说不可替代的情感和意义,如何才能够把中国民间刺绣这个文化瑰宝发扬光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它获得更加旺盛的生命力,这是时代摆在我们眼前的课题,这也是大家都在思考和面临的一个问题。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研究员致辞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研究员进行了发言,主题为“纺织非遗的传承创新工作”。他认为,中国的纺织不仅要光靠制造加工水平的领先,还需要传统文化的积淀。传统工艺的刺绣在国家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纺织类中,占的比例最高,地位相当重要。纺织工业联合会这几年也做了工作上的探索,在刺绣这一块,办了潮州的刺绣艺术双年展,参展作品多件,并邀请了十几个国家的纤维艺术家参展,中西方刺绣文化艺术翘楚的碰撞。另外,在潮州依托文化与旅游部的传统手工艺工作站做了一些研培和交流。同时在内蒙跟地方合作,一块组织了中国手工传统刺绣大会,对他们的双创基地的建设也做了一点探索。而且工业部门做这种传统的工艺不光是要研究,更多是要把它和现代的设计、品牌、市场、消费、渠道,要有一个有机的结合。这样,传统工艺才能够成为消费,才能够真正的走入生活。但是现在传承传统工艺包括刺绣方面,传统工艺究竟怎么传承和创新,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还需要探索。第二,孙淮滨研究员提到传统手工业很多是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如何把少数民族这些传统工艺,包括刺绣和扶贫,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做一个有机的结合。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行业的人士,包括设计师、企业家和品牌商要沉下去,要和这些资源有一个有效的对接,要创造一些模式。既让他们能够沉心做他们的手艺,凭手艺获得受益,又能获得尊严。同时把手艺跟设计、品牌有一个很好的结合,把它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使用它,消费它,这样才能进行活态的传承。同时,传统工艺还可以进行跨界的发展,比如说和工艺美术的结合,和文旅结合,和民俗婚庆结合,和影视剧表演结合。这些都有新的可能,都有新的潜力和空间,需要我们去努力和探索。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方李莉致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方李莉发表了主题为“手工艺复兴与生态中国之路”的讲话。方李莉研究员代表了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祝贺了本次论坛胜利召开。她认为中国正在面临一场新的手工艺复兴,这一场手工艺复兴会能够让中国走向生态文明之路。生态文明不光是环保的问题,它是一套新的价值观和一套新的社会结构。费孝通先生讲过中国不光是一个乡土中国,实际上是一个手艺中国。但是为什么后来乡村衰败了呢?就是因为受到了工业革命的冲击,手工业被打断了,农村里面的农民光是种田是很难致富,所以他当时呼吁要将工业保持在农村。方李莉研究员认为,今天的手工艺复兴一定有其背后的原因。它的未来是什么,这是我们要思考的。她认为未来可能出现一个新的社会,她希望中国率先进入到这个社会,所以她提出了生态中国的概念。她提出哪一个国家率先进入到一个这样的社会,哪个国家就能走在前面。未来的社会随着智能化社会的到来,速度会越来越快,而社会的物质会越来越丰裕,这时手工业能发挥一定的作用。手工业里面的意义和价值,可能会高于工业产品,因为工业产品是去文化的。手工业不是一无是处,人在做手工的同时,在提供产品的同时,你也得到了精神的愉悦。手工业产品是别人愿意要的。今后的小批量多品种,极有可能是一个趋势,甚至是私人定制的趋势。今后3D打印和电脑制作,还可以跟手工结合。而传统到了什么地方去了?方李莉研究员对此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她认为传统像种子,种子一定变成大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重要的是把传统记录下来,把它拍摄下来。她认为手工业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它是一套价值体系。最值得人们担心的就是生态的问题,另外还要面临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她认为每一次新的社会转型的时候,就出现一场思想的革命。在欧洲进入工业文明的文艺复兴是认识人的价值,这是从艺术作品出现的。但是中国可能会从生活方式开始,也就是对自身文化的重新认识。

杨秀副研究员

论坛第二项议程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秀主持,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交流学部教授、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ICCS)所长周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苑利,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孙冬宁,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任颜宗成,江南大学科研处副处长、纺织服装学院教授崔荣荣五位先后发言。

周星教授

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交流学部教授、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ICCS)所长周星发表了题为“心花手绣:中国民间刺绣的意义世界”的讲话,他认为,刺绣这种文化里面包含了中国老百姓的情感世界,在这个情感世界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审美的世界,形成了乡土社会老百姓的美感。刺绣包含的意义跟中国传统文化其他门类里的意义是相通的,我们通过刺绣可以看到这个意义。在前现代的农耕社会的文明土壤中,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是到了现代社会以后,现代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发生变化,乡土社会的美感比较单一。现在美的多样性使绣品里所表达的美感变得相对化,消费者不只有一个选项,他可以选得更多。它的意义世界出现了断裂和新的连续之间平衡的问题,一部分意义在传统社会是不需要置疑的,但是在现代社会刺绣里面表达的意义部分出现了断裂。老一辈用一针一线的刺绣情感来表达虔诚,新一代年轻人不怎么用这个方式表达了,表达的方式多样化了,出现了某种意义上的断裂。另外意义也是有连续性的,传承指的是有一些东西是延续下来的,同时也要表达出新的意义。他认为应该有一个知识界的推动来重新发现它的意义,重建情感表达的部分。刺绣领域的传承人有两个工作,就是传承和创新。创新的过程包含了思考它的意义,它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及它的审美的部分,超越时代美感的这种延续性,同时又在跟时代结合中和创新中有对意义的追问。

苑利研究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苑利发表了题为“原料:能否成为提升刺绣质量的又一途径”的演讲。他主要提出了几个对于原材料的问题。他认为由于学术视角的不同,每个人在总结一个国家文明的时候也会不同。从文明普惠性的角度,中华文明有几个是很重要的,比如说中国茶叶文明和陶瓷文化,以及刺绣的文化。成熟的刺绣是从唐代开始,一是因为唐代较为富裕。二是因为天气炎热,还有丝绸之路的打通,以及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如果刺绣有问题,原料可能会成为问题之一,过早的采摘,过早的加工,会不会对我们的刺绣有影响?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顾量不顾质。第三,蚕丝的质量有问题。你用的最差的料,来绣最好的东西是不可能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是不是要反思,就是我们能不能把老的吐蚕恢复出来,这个蚕看着小,但是吐的丝质量非常高。而且现在往往是20、30股蚕丝合成一股让刺绣用,以后干脆一个蚕丝直接给缠在一起,这样刺绣质量是不是会更好?

孙冬宁研究员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孙冬宁的发言题目为“锦绣中华——中国非遗系列服饰活动——传统案例分享”,主要探讨了有关传统刺绣在现代生活中的传承和应用。他有三个关键词。第一,活态传承,第二,活力再现,第三,美好生活,“三活”是去年作为国家非遗策展年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的时候,他们的策展主题。他为我们展示了在恭王府展览的苏绣、潮绣、挑花等各种内容以及相关的展示。在年度中国非遗服饰秀的系列活动,他们把列入国家非遗项目之中相关的几个流派,苏州的双面绣,扬州的文人绣,南通的彩锦绣,常州的乱针绣,无锡的精微绣以及所有相关的针法当中的装饰原样,产生的年代,以及传承人在现场的活态表演,现场的展示和展演活动放在一起。他认为传统刺绣的项目,包括织绣印染的项目,如果用追溯的方法,或者说在传统和现代的生活之间,给大家找到一把开启这个生活的钥匙,是传统刺绣的传承人和学术研究者,以及服装设计师一起要共同面对的话题。他希望传承人、学术研究者、部门管理者,能够结合得更好,并在国家非遗物质的展示平台上表现出来。

颜宗成主任

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任颜宗成发表了题为“打造青绣品牌—助推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发言,他首先将青海省正在打造的青绣品牌做了一个简要的介绍。他认为,青海省青绣可以依托的最大优势就是生态优势。青海省已经成功打造了两个文化品牌,其中著名的拉面品牌,带来了近千亿的收入。而后,他介绍了唐卡这个有着三万余人从事的行业,也带来了每年近百亿的收入。他以这两个成功的品牌为引,希望能够借助这两个先例的经验打造青绣品牌。目前青海省把打造青绣品牌列入了青海省十四五规划,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工作规划,并成功举办了两届青绣大赛。目前,青海省的六个主体民族对青绣的整体认识都得到了提高,提出了打造青绣品牌的思路。这一品牌的意义,成为了推动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引擎,能够带动青海城市和社会的发展。对于如何打造这一品牌,他提出了三点:第一,要有科学的规划,优化顶层设计;第二,要有科学的规划,优化顶层设计,请各位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60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