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添新ldquo名片rdquo

白癜风会痒痒吗 http://m.39.net/news/a_5845632.html

敲锣打鼓来庆贺

南浔又添新荣誉

近日,浙江省文化厅、省旅游局公布了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名单,共32个地方上榜,其中非遗主题小镇15个,民俗文化村17个,南浔镇榜上有名。

现在和小编一起看看

辑里湖丝以及它的守护人

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产自南浔的辑里湖丝荣获金奖,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民族工业品牌。“辑里湖丝”这一张湖州丝绸文化的金名片,也被载入史册,响当当的名号传遍大江南北。

伦敦世博的金奖

时代在不断发展,丝织技艺日新月异,生在当代的南浔人很难再听到缫丝车的声音了。若是周末得空,去南浔古镇上的辑里湖丝馆逛逛,兴许还能看到有位老人坐在一架缫丝车前缫丝。老人名叫顾明琪,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蚕丝织造(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南浔古镇上的辑里湖丝馆

8岁跟着家人学艺,15岁出师,66岁成为省非遗传承人,今年已经72岁的顾明琪和辑里湖丝打了一辈子交道,双休日若是有空,他还会去古镇上给游客表演缫丝技术。

1月10日,记者走进南浔镇辑里村,村里河道纵横,水田桑地交织错落,几千年来育桑种田的水乡传统如在眼前。如今的顾明琪,依旧住在辑里村雅雀兜自然村的一幢三层小楼里。

南浔镇辑里村雅雀兜自然村

刚进顾家大门,就看到厅堂一旁的角落里摆放着一台木制的缫丝车,虽然老旧,但是被擦得很干净。锈迹斑斑的齿轮和锃亮的铜钩,见证了它久经岁月的沧桑;轴轮上缠着的蚕丝,似乎还在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以前,我们辑里村家家户户都织丝,每家每户都有这样的缫丝车。但现在这种老式三绪缫丝车,整个辑里村只剩下我们家这一台了。”顾明琪说,要想手工制丝,必须要用到这种木制的缫丝车。上世纪60年代后,私人不能买卖生丝,村上许多人就把木质的缫丝车当柴火烧了。听着缫丝声长大的顾明琪觉得太可惜,偷偷地把这台缫丝车藏在了羊圈的草堆里,这才被保留下来。

正在缫丝的顾明琪

一门技艺不仅要留下工具,更要留下手艺。于是,顾明琪拜了村里会手工制丝技术的老人为师,反复钻研手工制丝技术。“那时镇上已经有了丝厂,村民养蚕的茧子都直接卖给丝厂了,只有我还在钻研这种老法的制丝技术。”顾明琪说。白天要干农活,一到晚上,他就点一盏煤油灯,自己琢磨。手工制丝很辛苦,脚要不停地踩,特别是在学习阶段,一干好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有时为了钻研一个细节,他甚至会花上一整夜的时间。经过几年的钻研,他终于熟练地掌握了辑里湖丝从种桑、养蚕到缫丝的全部技艺。

“三十五天茧白头。”从拿到蚕种到摘茧,一般要花35天的功夫。蚕结成茧后,要经过采茧、选茧、剥茧几个步骤,最后一步缫丝的关键是水温,茧子煮到什么时候才能出丝,都是经验。手伸进滚水里一次一次试,直到刚好不烫手的时候。过去没有温度计,完全凭手感。

刚刚煮好的生茧可以抽出丝来

“抽丝剥茧不仅是门技术活,更需要耐心,一个茧子抽出来的丝长度在米左右,一斤茧子要抽上半天。”说着,顾明琪便抽出几个蚕茧的丝,绕过缫丝车上的铜环和转轮,绕在了转轴上。然后踩动木制踏板,嘎吱嘎吱的声响下,缫丝车缓缓转动,从浸泡在水中的蚕茧中抽出几根蚕丝被汇聚成一根,整齐地缠绕在转轮上。抽出的蚕丝洁白如雪,且粗细均匀,光滑有质。“你看,我们辑里湖丝洁白有光泽,韧性特别好,可以挂八枚铜钱,许多地方出产的只能挂三到四枚。”顾明琪自信满满地说道。

年6月,辑里湖丝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第三批“非遗”名录;年12月,顾明琪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

成为非遗传承人之后,很多人慕名而来,到顾明琪家中参观辑里湖丝制作技艺,有的还专程请他带工具上门表演。每每有这样的邀请,他都会愉快地答应,“特别是假日里,很多人邀请我去表演,有时都忙不过来。”

辑里湖丝

家里早已不养蚕了,但顾明琪的桑地没有荒着,空的时候他常会去打理一下。从祖辈传承下来的老产业,顾明琪不想在自己的手里断了。而如何把这门传统手艺传承下去成了顾明琪思考最多的问题。如今,他收儿媳妇徐永艳为徒弟,手把手把自己所有的技艺倾囊相授。“老祖宗的手艺,说什么也不能丢。现在肯学这种传统手艺的年轻人不多,好在家里人还是挺支持我的。”顾明琪说。

来源:浙江旅游浙江新闻

编辑:高曙瑛监制:吴秋艳总监制:杨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56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