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歌德(德)
文章分类
历史奇文
文章字数
字,阅读约6分钟
公元前年,霍去病彻底征服河西走廊,将其纳入汉朝版图。此后,武帝使团沿着河西走廊西来,民间商队也在这里做贸易,使这条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道路兴盛起来。
从此,这条路以中国的丝绸命名,史称“丝绸之路”。可以说,丝绸之路寄托了汉武帝的希望。他渴望与西方国家交流,传播强大的汉文明。因此,丝绸之路应该是一条财富之路,可以为汉朝带来无数的金银珠宝。但是,汉武帝并没有这个意图。
丝绸之路开通15年后,在中国的史籍中,第一次出现了大规模流民的记载。有近40万难民突然涌入长安城附近。他们都是失去土地的农民。
没有了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资,他们只能四处迁徙,甚至想去国家首都求情。据史料记载,当时的难民人数达到百万之多。事实上,当时的汉朝是这样的:中产阶级家庭几乎濒临破产;重税让不少家庭不得不“卖子”补偿。黄河泛滥使许多人流离失所。很多人投机成为小偷,寻求生存之道。由此可见,这种社会状况与我们想象中的“汉武盛世”大相径庭。
记得秦朝末年,各地人民受不了朝廷的暴政,纷纷起义。世界又陷入混乱。经过多年的战争,刘邦统一了天下,但留给新王朝统治者的却是满目疮痍的景象。统治者不得不着手改善民生。他们决定减少赋税,到处开山开湖,供百姓捕鱼打猎。而且,国家还允许私营企业发展工商业。到汉文帝时,国家田赋降至三十税,人头税一降至四十钱。
当时轻税轻征成效显著,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民间工商业也十分发达。甚至,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富国大矿主。据《汉书》记载:“京师有百万钱,老得不能学。太仓粟陈相隐,满露积外,贪腐不可食。”
然而,汉武帝只用了十年时间就扭转了这一局面。
众所周知,汉武帝崇尚武力。他喜欢用征服来解决问题。于是,他发动了多次针对塞外敌对势力的战争,直接把国库里的钱消耗殆尽。自卫青年南征北战匈奴后,国家的银子和常年赋税都花光了,迫使朝廷推行“卖官换钱”,“以钱赎罪”的措施,以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
但即便如此,汉武帝还是不断发动对外战争。公元前年和公元前年,卫青和霍去病分别出漠北,抗击塞外侵略者。但长城毕竟远离国家领土,军队所需的补给需要消耗大量资金,国家已无力承担。此时,丝绸之路的开通为解决帝国财政问题带来了希望。
中国的丝绸,陶器,美酒,精美器皿一直享誉世界。西方国家争相购买中国产品。丝绸之路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通道,让产品更容易到达他们的手中。有这么大的市场,大汉王朝肯定能从中渔利,赚得盆满钵满。此时,如果政府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对外贸易。
这样一来,汉政府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税收,而且有了修建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的资本。
但遗憾的是,中国自古以来就不重视商业发展,他们骨子里并不认可商业的价值。
韩非子是法学的代表人物。他写了一本书叫《五只甲虫》。他列举了五种人,他们处于社会底层,没有得到别人的青睐。工商业是“五甲虫”之一。因此,韩非子的思想影响了后世,使历代统治者都不提倡发展工商业。
在统治者眼中,商人属于囤积货物,哄抬物价,投机取巧的小人物。他们对社会只有百害而无一利。在汉代,统治者在商人眼里也不好看。他们故意提高商人的赋税,不让他们的后代进入官场。汉武帝时,刘彻曾组建国家贱民大军,奔赴前线攻打匈奴。在这些贱民中,有商人。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商人的地位并没有提高。而且,汉武帝在经营丝绸之路时,从来没有考虑过发展国家的商贸。在他看来,丝绸之路是连接西域的道路,也是外国使节朝圣之路。因此,汉武帝会派出许多使节访问丝绸之路的周边国家。
为了显示汉朝的慷慨富贵,汉武帝还让使臣们带上帝国最珍贵的东西送给各国国王,让他们享受来自强大帝国的恩惠。作为回报,这些小国的国王也会给汉武帝送礼,但一般都是几匹好马,一个鸵鸟蛋,一个魔术师之类的礼物,而汉武帝很满意。
如果这些国家派使臣到长安城拜访汉武帝,汉武帝会更加高兴,一定会献上好酒好食款待他们,让他们住上最好的民宿,用上最好的货物。此外,汉武帝还会让人带使臣到长安城参观,看看大汉的繁华富庶。在使臣离开之前,汉武帝还会给他们大量绸缎,让他们带回去。
可见汉武帝举全国之力,就是为了让外人觉得汉朝真的很有钱。
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
本来,丝绸之路可以为帝国带来大量财富。但武帝的政策使国家在这条道路上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导致国家财政吃紧,百姓负担加重。
之后,民税从40岁增加到岁,口税从20岁增加到23岁,征收年龄提前到幼儿,而重税只会迫使百姓走向极端,破坏社会生态。此外,政府还随意增加税目,如开车,航海,骑行等,更有甚者,政府会垄断某些物资,价格高了就卖,价格低了就买。
而且,如此大量的重税,执政者还认为出钱不够快。他们只能从富人做起,迅速得到他们的财富。公元前年,汉武帝向全国发布通告,称国家正在西域与匈奴作战,需要大量资金。于是,对公众征收房产税,金额为个人财富的6%。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百姓也想出了一个隐藏财产,让自己少缴税的好办法。之后,汉武帝得知了这一情况,下达了“告状令”,即人们可以对故意藏匿财产的人进行举报。一旦举报属实,该人财产一半给举报人,一半没收。
法令颁布后,许多中产阶级破产。
可见,汉武帝是不顾百姓死活,强行将百姓的私有财产变成国家财产的。而且,这笔财富很快就被战争消耗殆尽。因此,此时的汉朝已经榨不出任何财富,国民经济濒临崩溃,民间已经发生了“吃人”的恐怖行为。汉武帝见此情形,不得不承认自己太过“穷兵黩武”,下诏“罪自诏”。
此时,他在向天下百姓道歉的同时,立即废除一切有碍民生的政令,让百姓休养生息。
现在,我们可能还以汉武帝时期国家版图的扩张为荣。我们认为汉武帝做了一件大事,值得载入史册。然而,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件事背后的代价。的确,当时土地变大了,但那只是皇帝的角度,我们应该考虑绝大多数人民的角度。
国家虽辽阔,生活却无法继续。这样的“壮举”对人民群众有何意义?
因此,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真相
参考资料:
“《汉书·卷六·武帝纪六》,《汉书·西域传》,《资治通鉴·卷二十二·汉纪》”
这里是《若芹站起来》,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们后会有期。
历史上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