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上一节讲的是两汉乐府中的民歌《江南》,是采自南方小调。前面也讲过,乐府和《诗经》其实成篇的性质差不多,一部分民歌采集,一部分文人创作。而到了汉朝,整体社会教育水平提高,文人越来越多,创作的诗也就越来越多,以至于音乐创作无法跟上,就出现了一种只用来吟诵,而不演唱的诗——徒歌。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徒歌,《客从远方来》。这首诗出自南北朝时期梁朝皇子萧统编辑的《昭明文选》。梁武帝父子不但信佛,还都有一定的文学素养,特别是萧统,主持了这个浩大的文化工程,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文化宝藏。《昭明文选》收录了十九首古诗,都不知道作者,但是可以确定是汉代的诗,而且很可能是东汉的作品。这些古诗都是五言诗,这是汉代诗的主要流行格式,就是四言和五言。在当时七言诗出现了,但是发展非常缓慢——因为音乐旋律简单,节奏变化没那么快,吟唱四字诗歌四平八稳,偶尔加一字,变成五言就已经够活泼了。诗就是歌,是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发展的。汉代五言诗,特别是《昭明文选》选收的这十九首,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这十九首古诗在中国诗歌史上位置非同一般,学诗必学《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不但没有作者,其实也没有标题。我们就使用每首诗的第一句作为标题区分,所以这首诗的第一句就是“客从远方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遗读weì,赠送。绮,就是用蚕丝做成的布,即丝绸,绫罗绸缎。端,量词。两丈长为一端。十尺为一丈。两端为一匹。一端绮就是两丈长的丝绸,半匹绫罗。有个从远方来的客人,捎了我半匹丝绸。这个客是指捎东西的人,并不是丝绸的赠送者。“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去,就是离开。我和这个送我礼物的人是相隔万余里。万里之外,是什么人呢?故人,就是旧相识。其实这个人不是一般的旧相识,是她的丈夫。为什么相隔万里,我们不知道,也许是做生意,也许是军官,毕竟还是有点钱的,送这么多绸缎。离我这么远的丈夫送我这么多东西来,心里还是惦记着我的。这首诗是以一个女子的口气来写的,写的是她的丈夫托人给她送来了礼物一段丝绸。她看了之后就很感慨,我丈夫离我这么远,心里还惦记着我,就非常感动。诗里面的“丝”和“思”谐音,本身送丝绸就有一定寓意。万里之外的丈夫托人带来了表达思念的礼物,看了以后很感动,离我那么远还想着我,还有关怀惦念的情谊。为什么会想这么多呢?因为这个绸缎不是一般的绸缎,上面有花纹。“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自古以来,鸳鸯就是用来比喻感情好的两口子,在汉朝的时候,绸缎上就画(染?)鸳鸯了。合欢也是一种图案,那鸳鸯布料绣上合欢花,代表夫妻感情甜蜜。这是对丈夫相思自己的回馈,表示对丈夫寓意的心领神会,对感情的珍惜。打开布料一看,上面有花纹,是一对对的鸳鸯。我绣上合欢花,把它裁剪成被子陪伴我的被子。“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著,这里读“zhuó”,著就是续,往杯子里面续棉花。续的是长相思。其实就是棉花或者别的什么,丝丝缕缕的,比喻成长相思。缘,带绞丝边,就是镶边,锁边的意思。布料是一条条线做成的,线头会脱落,用线再锁一遍。锁成死扣,永远分不开。实际上还是一种文艺的说法,把长相思锁成解不开的结。我们的感情就像锁的结一样坚固,牢不可破。被子里填满我的相思,再用解不开的锁成解不开的结。“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胶水,油漆。胶水黏稠,油漆也黏稠,放在一起,是没办法分开的。谁能把这两种东西再分开呢?不能分开。这就是用来比喻我们之间的感情,就好像胶漆难分。成语如胶似漆,形容亲密、感情好,不愿意分开。特指恋人、夫妇、两口子之间的浓密感情。我俩的情意如胶似漆,任谁也没办法分开。这是一个男性作者以女子的口气写的诗。从这里开始出现了虚构的诗,不再是写自己的事,而是虚构一个事情或者场景来表达情意。诗里描写了两地分离的夫妇之间相互的思念,表现出两口子的感情非常好。而且行文细腻真切,将女子的内心活动刻画得纤毫毕现,同时又让读者通过女子的情意想象没有出场的外地丈夫的心理,其实也是非常思念的,否则为什么要赠送代表相思的鸳鸯花纹的丝锦?这是两个人相互思念、相互信任。这种感情既惆怅、又甜蜜。知道互相思念,又见不到面。这是一种很美好的情感,不是单相思,是相互思念。这和现代人喜欢写的奇情虐恋完全不同,虽然没有那么多曲折离奇,但这是一种健康、纯洁、向上、正能量的感情思恋。在汉代没有格律,也没有律诗形式。所以他写的诗往往有自己的格式,有时候不讲句数,可以写很长,木兰辞,孔雀东南飞。短的一般就是十句。而我们熟悉的律诗八句,到了南北朝才开始出现,至于四句的绝句,则出现得更晚。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的过程,我们一说到诗,那就必然是唐诗,必然是绝句、律诗。其实盛唐飞歌并不是凭空出现的,他是好多世代的文人不断研究、努力创作、不断寻找规则、进行优化的结果。在魏晋之前,流行的就是这种方正、淳朴的感情表达,不论是民间小调还是文人创作。文辞虽然不秀,但是胜在质朴天然;感情描写虽然平淡,但这才是正常、健康的精神世界。这里的情感描写和我们现在的爱情歌曲描写一对比,就可以看出是非常积极健康向上的。它表现得是两个人的正常相思,没有任何病态的感觉。现代的流行歌曲涉及到情感基本上就是单相思、失恋之类的,属于异类感情。为什么?因为时代不同了。这时代,狗咬人,不新闻。时代不同,有不同的文学内容表现。文学是反映时代特征,这是自然发生,不可规划的。我们看到历史,也可能就是四个字概括:“民风淳朴”。而当我们读到《古诗十九首》之类的作品,就能想象到当时的人的生活状态,比历史更加感性直观,更加形象。诗歌的形态在《诗经》之后千年,终于迎来了重大的改变。因为三国乱世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