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脑机接口专家陶虎大模型赋

北京中科专家 http://www.ykhongye.com/m/
融合“电脑”与人脑、BT(生命科学)与IT(信息科技),类脑智能就处在这样一个充满魅力的交叉点上。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类脑智能以及脑机接口设为重点探讨的十大前沿方向之一。在此背景下,记者专访了国内脑机接口研究的领军人物,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脑虎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陶虎,请他对这一领域的最新成果进行解读,对其未来发展作展望。一流团队瞄准超级脑力某种程度上,人工智能就是模仿人类最强大的器官——大脑,而脑机接口则是借助IT技术,与大脑进行信息交互的重要手段。通过脑机接口,我们可以让计算机了解大脑是如何工作的,而后去模拟其思维方式。科学技术部发布的“中国脑计划”重大专项,总体架构被定为“一体两翼”。“一体”就是“认识脑”即推进前沿脑科学研究,“两翼”则是“保护脑”“模拟脑”,前者聚焦重大脑疾病诊治,后者则融合脑机接口与类脑智能相关研究。作为“中国脑计划”模拟脑领域责任专家,陶虎已率团队跻身国际脑机接口的第一梯队。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高水平的底层技术平台,他们形成了脑机接口核心器件、芯片的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同时,还推出独具特色的基于蚕丝蛋白的柔性脑机接口技术,相较其他团队的植入式方案,该柔性技术无论在手术本身的创伤,还是植入以后长期在体的安全性、稳定性上都更具优势。陶虎告诉记者,大脑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一方面功能强大,拥有多亿个神经元,每一个都能与周边成百上千的神经元进行物质和信息交互,形成强大网络;另一方面,这台“超算”能耗极低,平均不到30瓦,而按照冯·诺依曼架构设计的顶级超算,虽然算力极强,但电力消耗却抵得上几万户家庭。要让电脑具备人脑的能力和“性能功耗比”,目前有两条可能的路径:一是通过类脑研究,开发类脑芯片、类脑计算架构,模拟大脑运行;二是借助脑机接口与人脑交互,跳过五官、四肢,直接利用大脑的核心能力。脑机接口赋能AI大模型当前,由陶虎创立的脑虎科技已搭建了一个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机器人技术、材料科学、临床医学等在内的多学科交叉团队,而且团队从一开始就紧扣临床需求开展工作。过去一年,他们针对一些脑疾病开展临床试验,并取得积极进展。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他们将在“脑机智能与数字生命”主题论坛上发布并解读脑机接口技术阶段性的科研成果。同时,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陶虎也是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901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