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关于各式古装剧中传统服饰是否考究的审视与讨论从未消减过。
在文化自信日渐高涨的当下,观众们更加希望看到的,早就不只是一个单纯“美”就足够的古风形象了。
然而,出于对现代审美的考虑,影视作品常会对服饰做出相应的改动,还有部分影视作品由于其“架空”的历史背景,对服化道风格的创作改动程度较大,甚至被认为有模仿日本、朝鲜服饰的嫌疑。
对此,还有辩解的声音宣称:和服保留了汉唐原有的风貌,古装剧采用此类风格,无可厚非,即便用了,也只是拿回“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罢了。
真是这样吗?我国历代传统服饰与日朝两国风格究竟是何渊源,有哪些本质区别?我们可以漠视“挪用”、甚至将其简单理解为“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吗?对古装造型要求越来越严格,是观众太苛刻吗?
讨论的声浪中,我们邀约了中国传统物质文化学者、作家孟晖老师,就“中日朝三国传统服饰区别”的问题作出了解答与探讨。
汉服与日本传统服装、朝鲜传统服装,总体来说,是原生文化与衍生文化的关系,日本与朝鲜的民族服饰,都是由中国不同朝代的服装衍生而成的。
不过,在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人们在拿来主义的原则下,于模仿汉服的基础上,发挥了创造性,形成了各有特色的风貌。
中日韩影视剧女性服饰
《为有暗香来》《清平乐》剧照
《笃姬》剧照
《步步惊心:丽》剧照
如果以人类文明为全局的景观,那么,中国是主要的原创文明之一,自古以来不断发明各种重要的文化成果,馈赠给世界。
中国古代服装便具有原生性,我们放眼国际,明显能看到,东亚地区的传统服装特色鲜明,与中亚、西亚、非洲、欧洲的情况截然不同,原因就在于,自先秦时代起,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便不断根据地理与气候环境的特点,创造适合生活所需的服装形式。
《梦华录》剧照
由于中国文明是先发文明,远为更加先进,与周边地区形成巨大的落差,结果,中国原创的服装形式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四向辐射,朝鲜、日本、越南乃至不丹等地的传统服装便在不同程度上追随着中国。
不丹与日本远隔万里,历史上长期彼此没有接触,但两地服装的基本形式却一样,都是正裁法的掩襟袍服,究其根本,就在于都模仿了汉服的样式。以汉服为本源,两国都发展出了不同的特点,所以彼此之间在风貌上并不完全相同。很醒目的是,至今,不丹的王后、公主们在正式场合会披一条纹饰鲜艳的长帔,显然是宋明服制的遗风。日本的十二单等正式服装同样配有长帔——领巾,可见汉服的强大辐射性。
日剧《身着十二单衣的恶魔》剧照
不丹王室婚礼
当然,汉服并非封闭和孤立的体系。中国幅员辽阔,与亚洲大陆乃至非洲的各文明区有复杂的交流与互动,也就造成传统服饰变化丰富,不断出现新风貌以及新样式。
举例来说,帷帽本是游牧民族骑马时用以遮挡风沙日晒的帽具,在唐宋时代被引入汉服,男女骑行外出,都以那种垂有长纱的笠顶帽护面。后来,这种帽具传到日本,得到长期沿用。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剧照
还有开衩,最初也是为了便于骑马而发明的,有可能传自波斯,从唐代起,因为开衩方便行动,所以汉服加以采纳。
陶骑马女俑
另外,明代后期发明了立领,并普及了纽扣的使用,由此,到了清代,出现了利用纽扣固定的弧形掩襟。
清代汉族女性服饰
然而,开衩、立领、纽扣、弧形掩襟,都没有被和服、朝服、不丹服装学去,但越南女性的“国服”奥黛却采用了那四样形式。由这些例子可以观察到,中国周边各区域在模仿汉服时情况参次,各有各的取舍,不受任何约束。
越南奥黛,越南电视剧《凤扣》
汉服作为原生文化,更有创造力,更能吸收其他文明的因素,因此变化极大,在每一个朝代,都形成了新款式、新风格,秦、汉、晋、唐、宋、明,以及清代的汉族女服,彼此迥异,由此形成连绵如画的长廊。
左右滑动查看
相比之下,日本、朝鲜偏居欧亚大陆的边缘,缺乏与其他文明交流的机会,唯一可以学习和追随的就是汉服,所以缺乏变化,相对汉服,有发展滞后的倾向。
然而,由此却产生了一种荒唐的谬论,宣称和服保留了汉唐原有的风貌,一些“古装”电视剧模仿日本服饰,甚至偷偷使用韩剧中的所谓朝鲜古装。那种谬论是无知的结果,是井蛙之见。
明万历,点翠嵌珠石金龙凤冠
此凤冠以髹漆细竹丝编制,
通体饰翠鸟羽毛点翠的如意云片,
18朵以珍珠、宝石所制的梅花环绕其间。
无论从任何角度,相对汉服,日本与朝鲜服饰都有着悬殊的落差:首先,中国有大量出土文物与传世文物,留下了历朝历代服饰的丰富信息,与日本、韩国那些近代现造出来的民族服饰一对比就可以知道,汉服与后二者在风貌上相差极大。和服、朝服尽管在总体样式上没有原创性,而且变化缓慢,但仍然是按照具体的财力与地域性的审美趣味进行了发挥,形成了各自的模样。
所以,和服与唐代无关,朝鲜李朝服装也不能代表明朝,都是衍生文明搞出的变体。
其次,在历史的大多数时段,中国文明一直在技术水平上遥遥领先,不断发明新工艺。大家都知道中国发明了丝绸,但不太清楚的是,中国拥有各种独创的先进丝织技术,那些技术是日本朝鲜以及其他地区都不具备的。这就造成一种具体情况,在中国很普及的多种高级面料,日朝却只能望洋兴叹。
清代,红地织金云龙缎,
江南织造局为宫廷专门织造。
早在战国时代,中国就已织造出极其精细的轻纱,一直到十九世纪前期,世界上只有中国能够织造以蚕丝为原料的轻纱与薄罗。
于是,从先秦起,就形成了一种时尚,贵族男女穿上绫绮等不透明衣料的衣袍,然后在外面罩上一件轻纱的长袍,由此形成两重衣色彼此叠映,并且纱裾飘飘,自带仙气。注意哦,不仅是女性们那么打扮,男性们也一样哦!不信就去看《列女仁智图》!
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卷(宋摹)
此卷多处保存了汉代的衣冠制度。
图源故宫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