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郑梦莹通讯员楼航燕
4月2日“云上之和—云南哈尼族服饰展”在时装馆临时展厅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丝绸博物馆和云南省博物馆主办,红河州博物馆协办。
云南是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其中哈尼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哈尼先祖们通过依山凿田、靠林引水,构建出世代宜居的良性梯田农业生态系统。红河哈尼梯田,正是哈尼族梯田农耕文明的典范,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我国第一个以民族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守的雄浑壮美梯田的孕育下,哈尼族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技术、民俗节庆、宗教信仰及物质文化。
“衣服上织着天下的事,那是祖先写下的文字”,对于没有文字的族群来说,服饰是一个独特的视角,是对民间叙事的文化记忆,哈尼族传统服饰的各个物质要素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从最为直观的服饰款型、色彩到细节之处的配饰、绣饰图案,再到服饰更换的整个过程,或与创世的神话息息相关,或与祖先的迁徙密切相连,或折射着生存地域的特征,或传递出人们的内心情感,或反映了传统社会的礼仪要求。
展览分“哀牢为家”“取自山野”“古今人神”“民族和谐”四个部分,分别讲述哈尼族的南迁历史、梯田稻作生态系统、独特的纺织技艺、传统民间宗教信仰和共居一山的其它民族,展示由云南省博物馆、红河州博物馆收藏的组/件哈尼族各支系服饰、银饰和染织绣片,其中包括哈尼族爱伲支系短衣短裙女装、奕车支系短衣短裤女青年装、格和支系长衣长裤女装、西摩洛支系长衣长裙女装、银泡猫头鹰纹领褂、树皮衣等45套服装;羽饰童帽、银泡银币女帽、爱倮支系吴芭帽、青布五彩挑花挎包、饰植物珠刺绣挎包等头饰和挎包26件;鱼铃坠银挂链、月亮牌、龙头银镯等银饰27件;刺绣床单等大型绣片7件;脱棉籽机、色线编织机、竹编腰箩、分水木刻等纺织机具、农具等18件,展现具有崇黑、敬红、尚白鲜明服色特色的哈尼族不同支系男女服饰、意蕴丰富的哈尼族头饰和银饰,展示其精湛的纺织和银饰制作技艺,从服饰样式、色彩、纹样等多维度,解读以梯田农耕为核心、崇尚万物有灵、日月随身的哈尼族文化信仰和艰辛的远古族群迁徙历史。
为了让观众们能更直观地感受哈尼族的魅力,开幕式当天下午,中国丝绸博物馆还特别邀请云南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李红宇老师,为观众带来“哀牢为家--哈尼服饰中的历史印记”讲座。
当晚19:00-21:00,还有精彩的“哈尼之夜”活动,带领大家从展览中了解服饰之美、以讲座解读哈尼族的文化魅力、用歌舞连接这个古老的民族。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年6月6日。
哈尼族爱伲女青年装
哈尼族银泡猫头鹰纹领褂
树皮衣
贯头衣
青布五彩挑花挎包
饰植物珠绣花挎包
錾花银马坠鱼项链
鱼铃坠银挂链
哈尼族绣花图案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