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周村的小孩,有几个家里没有个丝厂、毛巾厂、毛毯厂的亲戚,也正是轻工业带领着周村奔向了一个又一个巅峰,进入新千年当这些产业都逐渐走向衰亡的时候,这些伴随我们儿时长大的工厂也渐渐消失在我们眼里,回忆往事,周村的小孩你还记得这些企业吗?
丝织一厂
西方人对中国的最初认识是从丝绸开始的。他们把中国这个遥远的东方国度称为“赛里丝”,意即“丝绸之国”。丝绸是中国的象征,也是周村的象征。很久以前,丝绸就成为周村的主要产业。周村因丝绸而闻名,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与苏杭丝绸并美神州,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周村的文明是依附于丝绸这种商品的生产、流通的,没有丝绸,就没有周村。丝绸业的繁盛,是周村工商业繁盛的源头,是周村开埠的肇始。
传说,远古时候周村的上空飞来一只凤凰,它用嘴衔来一个茧子,引导人类学会了用丝绸遮体。凤凰为了看到丝绸技术的普及,不惜让自己化为一座山峰,就是周村的凤山。
丝绸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文明的载体。
丝织三厂
在古老的周村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龙山文化遗址,特别是在周村的前身——於陵故城的周围,出土了许多各种各样的纺轮等远古丝绸工艺的遗物。这说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久远的年代,周村就出现了丝织业。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带着浩浩荡荡的随从视察各地。他站在芝罘山上,望着波澜壮阔的大海,听从了道士徐福的建议,组成庞大的船队,出海寻访仙境。船上除了三千童男童女,还满载齐地出产的磁器和丝绸。为了这批丝绸,於陵成千上万的人民,不分白昼夜黑地博丝、纺织,把最好的齐纨、鲁缟奉献给这位叱咤风云的帝王。
山东省茧丝检验所
经历了楚汉相争的战火,刘邦登上王位。这位最喜欢穿齐国丝绸的农民皇帝,下令在齐国设立三服官,专门织造供应皇室和对外礼品的丝绸产品。当时於陵和临淄并列齐地最大的城市。张塞的出使、班超的远征,第一次把中华与神秘的西方联系起来。随着汉帝国的开疆拓土,东西方的贸易开始繁盛起来。
丝绸印染厂鸟瞰图
於陵城门一开,一车车丝绸东运海港,那里有朝鲜等国的商人在翘首以待;一支支驼队整装待发,是将要横跨亚洲腹地、在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寥阔天幕下远征西域的商旅。
周村,此时已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之一。
丝织一厂
史书中对周村丝绸业多有记载。《汉书》描述当时周村所属的长山县“俗弥多织”。
“齐郡风俗,男子多务农桑”,“俗多织作”这是隋人的评价。
淄博制丝厂
清乾隆年间,《淄川乡土志》记载:“蚕丝本境天然之大宗,每届春令,比户饲之,……本境虽能缫丝,而售与周村商贾织造。”
古老的中华文明,孕育出流传千古的中国三大民间传说故事。
其中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表达了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对理想境界的渴望,最集中地代表了中国的农耕文化和丝绸文化。
丝绸机械厂
据历史记载,董永是千乘(今山东高青县高城镇)人,因为父亲去世无钱下葬,卖身到於陵(周村南郊)为奴。他的事迹被封建统治者作为封建家庭伦理道德的典范推广后广为流传。民间把牛郎织女故事中追求爱情自由、反传统的思想嫁接到他的身上,演绎出七仙女下凡的美丽动人的神话。董永是农民的形象,织女是丝绸女工的形象,正因为如此,故事在中国流传几千年不衰。
制丝厂宣传队正月十五闹新春
古代在周村东郊修建有规模宏大的董永祠和董永墓葬,至今存留有槐荫、金盆底、变衣铺、辛韩(心寒)、萌山、董永山等与董永故事有关的地名,成为源远流长的丝绸文化的写照。
漫步在周村的街市上,你能感到丝绸文化的无处不在。
丝绸批发站
周村老街,是真正的丝绸之乡。老街上的丝绸业明清时达到全盛,有民谣为证:“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锦缎。”
老街上的永和丝店、同和丝店、复源丝店、恒和丝店、同泰丝店、同升丝店、泰来丝店、人和丝店、瑞蚨祥绸布店、裕茂公绸布店、庆和永绸布店等等,每天门前都是车水马龙,来自东北、西北、南方以及国外的客商络绎不绝。至今,这里仍然保存着千余年来丝绸基地印记的地名,许多以蚕丝为图案的建筑装饰,流传着一个个有关丝绸历史的美丽传说。就是它们,组成了中国名副其实的丝绸博物馆。
中美合资金塔制衣
具有上千年历史的绸市街,那满目沧桑的建筑,那遗有上古之风的街道,那遥望古老丝绸之路的望云门。
历史悠久的丝市街,长长的石板路,鳞次林比的古老丝店,空气中还弥漫着新鲜蚕茧特有的气息,栈房中还遗留着缕缕的生丝。
丝织三厂厂区
骆驼崖下,虽然没有了昔日的湖光柳影,却仿佛还能听到那风声中传来的阵阵驼铃,仿佛还能看到大唐西域商人风尘仆仆的身影。
华美店里,当年山一样的席包里,是优质的羊毛和驼绒。瑞蚨祥店外,一辆辆准备远行的大车上,是一匹匹金光闪闪的绸绫和锦缎。
周村纺织品服装公司
伴随着丝绸之路中外商贸的交往,中西方的文明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互相补充。
惟有与丝绸之路有着密切关系的周村商城,寺庙里才会有沿海港口所独有的神——天后,才会有曾经风靡全球的摩尼教遗像。
年,一位为寻找中国与伊朗关系踪迹的德国专家,溯着当年张塞走过的出使之路,一路寻来山东,为的是寻访一块记有波斯文化的刻石。
闻名中外的周村民间艺术——芯子,它的服饰、华盖、锦罗、故事,无一不是在展示中华民族的骄傲——丝绸文化。
第一棉纺织厂
周村花灯,五光十色,流光溢彩,十里天棚,用丝钢材扎成云霞锦洞,亿万纱灯,用绫罗糊成万千奇景。
周村丝绸的辉煌,在洋务运动开始的近代化中达到了高峰。
周村开埠前后,出现了恒兴德、裕厚堂、同丰、源丰四大机械缫丝厂,是中国北方最早、也是最大的近代企业,是山东近代化的先行者。这些工厂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手工织作,而是引进意大利缫丝机余台,以蒸汽机为动力,成倍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此,裕厚堂的开拓者李敬义,作为商人,被宣统皇帝破格授予奎文阁典籍和例授文林郎的封号,连他的夫人丁氏,也被破例封为儒人,可谓是空前绝后的殊荣。民国初年,中华民国农商部给裕厚堂的评价是“关心试办,毅力经营”。为表彰它为中国民族工业近代化的功勋,民国大总统颁发七等嘉禾奖章。
淄博毛毯厂
在同一时代,周村还出现了专门研究开发丝绸生产工艺的同利公司,在中国北方率先建立了栽培优质桑树,选育优良蚕茧品种,改进缫丝加工工艺的专门机构,并开办了第一个丝绸技术专门学校,使周村形成了丝绸生产、科研、贸易的完整体系。
工艺的进步在这一时期是显著的。年,发明于日本的新法脚蹬织带机进入周村,劳动效率提高二三倍。20世纪初,小扩丝技术由南方传入,使周村缫丝业由手工操作向半机械化操作过渡,缫丝质量明显改善。同一时期,机器制丝出现。年,裕厚堂丝厂率先安装蒸汽机。年,同丰电器缫丝公司发电所建立,电力开始应用于缫丝工序。年,合记机坊从天津引进铁木提花机,取代了原木制提花机,提高工效35%以上,品种质量大有改善。年,顺兴成机坊从天津购买4台电力丝织机,电力开始应用于丝织工序。
淄博丝绸印染厂综合楼
从一个沿街乞讨的叫化子,奋斗为印染业的大实业家,以乱世奇商陈寿亭艰苦创业历程为主线的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后,大染坊从此名声大噪。该电视剧就直接取材于周村。清代中叶,丝绸印染兴起,周村逐渐成为全国著名的丝绸加工基地。至清光绪二十六年(年)周村开埠前夕,周村已有浆坊40余家、染坊70余家。
银子市街37号有一处保存较完好的大染坊,是创办于清道光年间的东来生绸布庄的旧址。该染坊的经营模式与电视剧《大染坊》相似,先是在周村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后前往济南、青岛、天津、北京等地开设分号,业务主要是将收购来的丝绸坯布,进行染色整理,然后批发出去。清光绪年间,东来生绸布庄资本达3万两白银,客商络绎不绝,专门接待客商的厨师就有七八个。
第七毛巾厂
年前后,周村有丝织业户家,周边桑园达多亩,纺织机0台,职工数万人,年产丝绸、麻葛等百余万匹,产值达多万元,占全省万元的63.2%。年,丝绸生产更达到创纪录的万匹。丝织业空前繁荣。年出版的《现代本国地图》记载:“周村丝织业之盛,所织绢、绉、绸、绫之属,称山东第一。”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以“天上取样人间织”来形容丝绸的精美,周村的丝绸,足以当得起这样的赞誉。
丝绸研究所
建国后,国家为了扶持开发周村的丝绸产品,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投巨资兴建了山东淄博制丝厂和丝织一、二、三厂;后来,又兴办了全国最早的丝绸研究所、丝绸工业学校。周村被列为全国12个丝绸生产基地之一。现在周村生产的丝绸花色品种发展到近百个,远销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成为出口创汇的一大来源。
看完这些企业,周村的孩子们你想起了什么,还不转发给小伙伴一起分享一下小时候在厂里玩耍的日子。
转载请授权
?周村影响力最大的生活服务平台
这里是周村往事,感谢您的阅读。小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