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名遇到多音字、生僻字
你都能读对吗?
营口有许多老地名有着特殊的读音
很多时候还真是不研究不知道
一深究吓一跳
不信,你也来测试一下
看看自己能读对多少
01
(楞)严寺léng
营口“楞严寺”取《楞严经》之意而得名,全称楞严禅寺,与哈尔滨极乐寺、长春般若寺、沈阳慈恩寺并称为“东北四大禅林”。楞严寺以其规模庞大、建筑精巧、气势宏伟而驰名关内外。楞严寺公园是一座与寺庙结合较好的、具有中国古典造园风格的公园,现位于营口市区中部的新兴大街,是营口市民游玩观赏、休闲健身的主要去处。每当公交车途经此地,车厢内都会响起报站名的声音—“下一站,楞严寺……”。你留意到它的正确读音了吗?
02
(没)沟营mò
清朝初期,营口称“没沟营”,年(清同治五年)改称营口。营口地处退海之地,此地形成陆地后,遗留下多条潮沟,涨潮时河水便把潮沟淹没于水中,此为“没沟”之意。后来,山东、河北一带的农民纷纷来到辽东,又有登州、荣城、天津海下等地的渔民驶船来辽河南岸落户,在潮沟旁搭窝棚、盖茅草房栖身。这些窝棚和茅草房远远望去就像一排排营房,故人们称此处为“没沟营”。
03
二本(町)tǐng
二本町又称日本町,是营口西部的两条胡同。年7月,日俄战争以俄国失败而告终。这两条胡同被划为日本租界地,称日本町。日本人在此开妓院、设赌场、收买赃物、窝藏盗贼,自觉有碍日本的名声,改称“二本町”。
04
老爷(阁)gé
营口老爷阁,本名关圣阁,所奉神像为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当时人们尊称关羽为“关老爷”,便俗称“老爷阁”。老爷阁平日不对外开放,也无庙会,只是每逢元宵节、重阳节阁门启开,游人可进出,上下观瞻。年老爷阁被拆毁,其遗医院北侧,现平安广场南侧的一片空地。
05
崔家席(坊)fáng
崔家席坊村位于营口市老边区路南镇。据记载,清初,有户崔姓人家由山东迁到此地定居,以编织苇席为生,该村由此得名。
06
太和新(邨)cūn
太和新邨是营口东部的一个居民小区,位于营口市渤海大街与工农路交会口西北。
07
高(丽)城山城lí
位于盖州市青石岭高丽城村的高丽山城是高句丽时期的建安城。高句丽这个崛起于中国东北的古老民族,从东晋到唐朝收复辽东的多年间,在营口地区广筑山城,卫戍锁钥,形成了“山城相望,关卡相连,烽烟相络”的历史奇观,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存,成为中华大地上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年5月,高丽城山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8
榜式(堡)bǔ
榜式堡镇位于盖州市境内东北部,原名“蟒式堡”。据说因此地山林茂密,常有巨蟒出没,由此谐音为“榜式堡”。如今,盖州市榜式堡镇是辽宁蚕茧和蚕丝产业基地及集散地,被誉为“中国柞蚕丝绢第一镇”。
09
(什)字街shí
什字街镇地处盖州市东南部,东与大连庄河隔河相望,南与大连普兰店隔岭相望。原为十字街,后将“十”改成“什”。
10
熊(岳)yuè
今营口市鲅鱼圈区熊岳镇。据记载,原先位于望儿山与馒首山中间有一山,山西南坡有一巨石,如一只蹲着的石熊,由此得名“熊丘”。“丘”本泛指小山,本地人便将“丘”添个“山”字,变成“岳”,并以“熊岳”定城名。熊岳之名已沿用千年,从金代开始就是游览胜地,尤以望儿山名扬天下。
11
万(福)fú
万福镇为营口市盖州市下辖镇。据说早年间,在此地有一户人家打井,在井中挖出一块方砖,砖面上刻有“万福庄”三个字,“万福”由此而来。万福镇辖区内有赤山、孙家窝棚等景点。
一座城市在历史长河中衍生出的
每一条街路、每一座村庄、每一处建筑
都会被赋予专属的名字
或妙趣横生或内涵深远
这些诉说着营口故事的地名
您读对了吗?
还有哪些容易误读的营口地名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科普
证明您就是“资深”的老营口人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监制/张旭勇朱琳记者/付宇晴张精兵编辑/高松责编/张精兵姜姗制作/郝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