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蚕丝被合格吗这7家生产企业上黑榜

说到蚕丝被,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因其天然健康、具有优良保暖吸湿性,并且适合一年四季使用,所以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年3季度,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委托苏州市纤维检验院对蚕丝被产品质量实施了市级监督抽查。本次蚕丝被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任务计划抽查80批次,实际抽到79批次。经检验,合格72批次,整体合格率为91.1%,其中生产企业抽样34批次,合格29批次,合格率85.3%;实体店抽样20批次,合格19批次,合格率95.0%;电商平台抽样25批次,合格24批次,合格率96.0%。本次抽查的不合格项目主要为pH值、纤维成分含量、填充物质量偏差率和含油率等4个,造成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企业后处理的水洗过程不严格控制或人为缩短,不按照国家规定的纤维名称及实际纤维含量标注,质量监管疏忽,缺乏严格的原辅料进货检验制度及成品合格检验制度。本次抽查不合格产品名单:1.pH值pH值是反映物品酸碱度的一个指标,如果服装产品的pH值过高或过低,均有可能破坏人体皮肤酸碱度平衡,引发皮肤过敏或感染,使皮肤易受到其他病菌的侵害。本次监督抽查中3批次产品的pH值项目不合格。2.纤维成分含量纤维成分含量是否名副其实,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权益。本次监督抽查有1批次蚕丝被填充物的纤维含量检测项目不合格,存在的问题具体为实测成分与明示成分不符,产品填充物含量明示柞蚕丝,其实测值桑蚕丝95.4%,柞蚕丝4.6%。3.填充物质量偏差率填充物质量偏差率是蚕丝重量的指标,丝绵是蚕丝被制作成本的主要因素,决定了蚕丝被价格。GB/T-《蚕丝被》规定,填充物质量偏差率优等品、一等品标准规定值为(-2.0~+10.0)%、合格品为(-2.5~+10.0)%。本次监督抽查中,有5批填充物质量偏差率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不合格样品中,最大的偏差为-22.8%,有短斤缺两欺骗消费者嫌疑。4.含油率填充物含油率是蚕丝被内在质量考核指标,标准规定合格品和一等品产品的填充物含油率≤1.5%,含油率过高,丝绵易泛黄,油脂腐败,易产生异味,影响使用。本次监督抽查中有1批次蚕丝被的填充物含油率检测项目不合格。从抽检结果来看,蚕丝被行业整体良好,但也不排除有少数厂家产品质量不过关或以次充好,消费者在选购蚕丝被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查标识,看包装。蚕丝被的标识上除了规格尺寸外,更重要的是要标注填充物丝绵的蚕丝种类(桑蚕丝或柞蚕丝)和丝绵长度(长度分为长、中长和短三类)以及填充物的重量。特别是填充物重量,有些企业在标注中故意只标注重量而未明确是总重量还是填充物重量,错误引导消费者,因此特别应引起注意,消费者应尽量购买明确标注填充物重量的蚕丝被,以免上当受骗。另外还应注意蚕丝被的质量等级,现行标准中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对填充物品质要求存在较大差异,应优先购买标注优等品和一等品的产品。2、找名品,看厂家。消费者应尽量选购正规厂家的产品,在产品品质方面有较好保证。3、看胎套外观质量。胎套无破损、无污迹,无明显表明疵点。胎套应四边缝合不脱散,胎套与填充物固定,不相互移位。4、看填充物。一般来说桑蚕丝手感细腻、光滑柔软,色泽洁白。柞蚕丝带有黄褐色,其手感较粗糙。一看外观:优质的丝绵外观具有珍珠般的色泽,洁净,杂质少,丝路有序整齐;而品质较差的丝绵往往色泽灰暗,杂质较多,丝路混乱。二要触摸:蚕丝细而柔软,而触感粗糙无柔性的质量稍差。三闻气味:蚕丝是一种主要由动物蛋白组成的纯天然纤维,真正的蚕丝被会有一些特殊的气味。四是通过燃烧来判断蚕丝被的真假。燃烧时发出的味道类似毛发的气味,残留物呈松而脆的黑色颗粒,而如果是合成纤维,燃烧时,冒出黑烟,而且燃烧过后,残渣很难碾碎。5、购买时不应过度贪求价格便宜。以1斤桑蚕丝绵填充物的蚕丝被为例计算,目前普通蚕丝丝绵成本大约在元/斤左右,加上胎套元左右,1公斤的普通桑蚕丝被直接成本应在元左右。低于该价格,则蚕丝被的质量难以保证。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599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