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六大古镇,各有千秋,但都无不自带典型的江南烟雨之风骨,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唯独湖州南浔古镇骨骼清奇,在妩媚动人的闺秀气质之中透着典雅大气的西洋风情。既有中西合璧的名宅别院,又有百间联排瓦宇,一河两岸,气宇轩昂。若待秋日斜阳,更是明媚动人。
南浔古镇明清时期为江南蚕丝名镇,拥有诸多富豪巨贾,由于通商海外,这里的富商们所建的大宅院与其他古镇截然不同,很大一部分为外观中式、庭院洋化的大型中西合璧建筑,雕梁画栋、精美繁冗,可看的古建众多。
张石铭故居
南浔古镇的大宅院里,张石铭故居为其中翘楚,张石铭为“西泠印社”发起人之一,其祖父为江南巨富、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故居为典型的中西混搭之豪宅,号称“江南第一民宅”。
既为“第一民宅”,张氏世家之规模庞大的格局自然不在话下。而单看里面的各种木雕、砖雕、石雕的用料,更能了解到张家的家底有多殷厚。装饰窗缘的木雕工艺皆出自皇家级别的东阳,旧宅里的徽州石雕、砖雕件件都是雕刻复杂繁缛的艺术珍品。
而宅院中的门窗采用的都是法国进口的彩色玻璃,其艳丽色彩和精致浮雕,与岭南的满洲窗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绚丽多彩的花窗,至今色泽鲜艳饱满,将青瓦白墙映衬得熠熠生辉。
刘氏梯号
刘氏梯号是南浔“四象”之首富刘镛的三子刘安泩的府邸,也是中西结合的大宅,宅院内部建筑比张石铭故居更加西化,可以说是披了江南水乡外衣的西洋别院。
其内部居院借鉴了法国图卢兹小城的粉红风格,由淡粉色红砖堆砌而成。因此刘氏梯号又被叫“红房子”,中式假山园林庭院和西式楼宇住所在这里得到了完美演绎,在千年古镇里尤其特立独行,与众不同。
小莲庄
小莲庄是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私家花园。初来乍到的游客大都会将园主与乾隆御前大臣刘罗锅混为一谈,其实此“刘镛”非彼“刘墉”,此“刘镛”名里带金,坐拥无敌财富,以“刘家的银子”的美称而为南浔F4“四象”之首,其他三家的F4分别为“张家的才子”、“庞家的面子”和“顾家的房子”。
园主刘镛十分倾慕元代书画家赵孟的“莲花庄”,故将园子恭谦地命名为“小莲庄”。实际上小莲庄是江南园林的大手笔之作,由外园、内园及刘氏家庙三部分组成,其豪气从太湖石假山以及十亩莲花池可见一斑。
整座庭院设计幽深雅致,含而不露,迂回流转的连廊贯通整个庄园,吐故纳新、曲径通幽。低调矮小的门廊暗含“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思路,也是典型的南浔富豪含蓄委婉、财不外露的作风。
嘉业堂藏书楼
从“小莲庄”可以窥视到土豪刘镛在发迹后开始附庸风雅,静修其身,追求文化。倾其财力培养后代,其后辈刘承干不负众望,不仅文采出众,还建造了嘉业堂藏书楼,后名列江南四大藏书楼之一,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还特地题赠“钦若嘉业”的九龙金匾。
两层藏书楼上下共有库房52间,存书三十万余册,藏有不少珍贵的明代抄本、稿本和清代禁书。其中以宋刊《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最为珍贵,为其“镇库之宝“。刘承干不仅搜集古籍,还传承了唐朝开始的雕版印刷技术,雕版印书,当年嘉业堂的刊印古籍,印刷精良,工整考究,在业内享有良好信誉。
藏书楼的木雕门窗设计用心良苦,每个窗格里都包含了藏书楼的名号,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刻写着“嘉业堂藏书楼”。
百间楼
据说明代尚书董份千金出嫁,他为其随嫁的丫环仆人而建造了百间“集体宿舍”,故称“百间楼”,是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沿河民居群之一。
相对古镇里的大宅门,我更喜欢偏居古镇一隅的“百间楼”,两岸傍河建楼,又架长板石桥连接两岸,一眼望去,灰黑的马头墙、琵琶檐,层层叠叠、高低错落、蜿蜒连绵。
骑楼连廊贯通全程,雨季可避雨,夏季可遮阳,重要的是这里没有商业的嘈杂和喧闹,随处而见的是沿湖人家的安逸、闲散、舒服、恬静。
笔者住宿的赏玉阁正对懿德广场码头,每天都能听到沿河而来的喜庆乐曲,水乡婚礼的红顶喜船,马褂长衫的新郎昂立船头,花枝招展的新娘丫环款款其后,穿过古镇的各个拱桥,绕过一道道河湾,热热闹闹,喜气洋洋。
细雨垂柳长廊,青砖绿水白墙,蓬船水桨划痕,扶柳微风轻扬,亭台水榭美人靠,游历在古镇就犹如徜徉在水墨丹青之中。
而古镇的夜景更是美得无与伦比,河岸灯笼高挂,墙垣暖灯晖黄,光影交错倒映水中,水乡的秀美韵味无限弥漫,只有身临其境,才能领略这南浔夜景的独特魅力。
图文原创:SophyJiang慢旅绘崇尚慢行的手绘作者一枚,著绘《旅居墨尔本时光停留在你眼里》,《本来广州》我只分享有故事、有个性、有味道、有颜值的地方、酒店和餐厅。